#Y2022 #天文光学
A coronagraph is a telescopic attachment designed to block out the direct light from a star so that nearby objects – which otherwise would be hidden in the star's bright glare – can be resolved. Most coronagraphs are intended to view the corona of the Sun, but a new class of conceptually similar instruments (called stellar coronagraphs to distinguish them from solar coronagraphs) are being used to find extrasolar planets and circumstellar disks around nearby stars as well as host galaxies in quasars and other similar objects with active galactic nuclei (AGN).


现代的日冕仪可能更加复杂,会使用干涉和自适应光学,比如[[WFIRST's Coronagraph Instrument]]
还有特殊的比如Vortex coronagraph,可以让口径较小的望远镜直接拍摄到系外行星

贝尔纳·费迪南·李奥(法语:Bernard Ferdinand Lyot,;1897年2月27日—1952年4月2日),法国天文学家,日冕仪的发明者。李奥在1914年起开始对天文感兴趣。不久之后他先后获得口径分别是10和15公分的望远镜。1917年从法国高等电力学校工程专业毕业后,李奥曾协助巴黎综合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阿尔弗雷德·佩罗进行研究,同时在巴黎大学学习物理、化学与工程。从1920年起到去世他都任职于默东天文台。天文台台长亨利-亚历山大·德朗德尔(Henri Alexandre Deslandres)对他的工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1930年李奥获得头衔 Joint Astronomer of the Observatory。之后他成为单色光相关仪器方面的专家,研究了光在经过行星时的极化现象,分析了各行星的大气组成。。 1930年代李奥发明了不需要等候日食发生就可以观测日冕的日冕仪。自从十九世纪中叶起,就有很多研制日冕仪的构想,其基本设计是通过挡盘遮住太阳光球的光线,以观察日冕。但大气散射和制造材料本身的散射导致了无法获得清晰的图像。李奥通过组合使用光圈和透镜捕捉散射光,减少材料本身的散射,通过将日冕仪安装在比利牛斯山中的南比戈尔峰天文台(Pic du Midi de Bigorre)降低了大气散射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清晰的日冕照片。1938年他在国际天文联会会员大会上播放了日冕动态影片。1939年他成为法兰西科学院院士。1943年他成为墨东天文台首席天文学家,1947年获得布鲁斯奖。他在1952年前往苏丹观测日食后,回程途中因为心脏病在埃及开罗去世。
Lyot发明了日冕仪,Lyot Stop,Lyot Filter,Lyot Depolarizer